唐代是中国书道的昌盛期,尤其在草书边界,建立更是令后世可望而不成即。学草者一般将张旭、怀素、孙过庭等东谈主的法帖视为“必学”,而他们足够是唐朝东谈主。不外91 国产,诚然这几位水平一流,但关于入门者来说,他们的字齐拦阻易学。
图片91 国产
入门草书要倡导两个前提,一是由易到难、治安渐进,从行草、章草动手,积蓄一定基础后再去学习大草,这么智商行云活水,而张、怀的字以狂草为主,用笔白衣苍狗,交融和上手难度太大,关于入门者,形似齐作念不到,更别说学到精髓了。
图片
第二个前提是“取法乎上”,孙过庭的《孝经》常被东谈主视为圭表,但这部作品的一个致命裂缝是用笔单调,稍显重迭,且气韵上出现了燥气,正如窦臮《述书赋》所说“虔礼凡草,旧地之风。千纸一类,一字万同。”
图片
在唐东谈主看来,有一位书家的字更值得学,水平不仅在孙过庭之上,而况张旭、李白、怀素等齐摹仿过他的草书,此东谈主即是贺知章。贺知章既是初唐大诗东谈主,亦然状元,还开唐草甘休主见的先河,被誉为“百代之师”。
图片
贺知章如今仅存下来一件草书真货,那即是《孝经》,这部作品亦然现在已知唐代初期最无争议的真货,书道价值极高。学界将这部《孝经》和《书谱》合称为唐草“姊妹篇”,并指出《孝经》更值得学,时东谈主称许:“狂客风致,落笔精绝……忽有公道,与造化相争,非东谈主工所到也。”
《孝经》是贺知章晚年奉敕所作,全卷纵27厘米、横311.4厘米,蓄意141行、约1800字,字径大小约2厘米,绝大无数的字不重复,因此特别适相助为“日课”永恒锻练。此作递藏有序,明末清初被倭寇抢走,明治时分由近卫家献给皇家,一直储藏在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。
图片
パナソニック 分電盤 リミッタースペースなし 露出・半埋込両用形2006年时,上海博物馆举办“中日书道珍品展”,这件《孝经》归国“探亲”,这亦然迄今唯独一次。贺知章的草书以魏晋名家为师,精研崔瑗、索靖、张芝、皇象、二王、智永诸家用笔,将章草与行草聚会,并保留几分隶意。
图片
《孝经》在用笔上与《十七帖》颇为同样,顺锋起笔,落笔轻微,由轻渐重,衄挫、调锋,行笔中锋,点画刚劲秀润,提按有度,不快不慢,绞转生动。结字欹侧多变,以纵取势,高下不一,大小参差。章法疏密有致,墨色枯润调遣当然,全卷一片中正柔柔之气,将魏晋草书的韵致与唐代书道的严谨如胶似漆。
图片
将这部作品细细摹仿,相识其中细节,晋唐草书的技法也就学得手了,还能幸免出现痴呆俗气的弊病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通盘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